西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简报
2025第46期
西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简报组 2025年8月18日
本期要目
【工作动态】
1.马院双创分工会会员大会
2.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大会
3.马克思主义学院井冈山“大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成果分享
【教学科研】
1.毛中特教研室召开集体备课会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召开集体备课会
3.四史及实践教研室召开集体备课会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集体备课会
【工作动态】
1. 马院双创分工会会员大会
2025年8月18日9:30马院双创分工会会员大会在1-404教室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人员及双创中心全体人员参加。
本次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主持。严院长宣读相关文件并宣读工会委员代表选举、和双代会代表选举的程序。接下来由工作人员发放选票,所有参会人员认真选举。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监票,双创中心老师唱票、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计票。严院长进行选举结果宣读。
2.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全体教师大会
2025年8月18日上午11:00,马克思主义学院在1-404召开全体教师大会
一、教学工作推进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珊珊结合学校工作要求,对学院25-26-1学期初专项教学检查工作情况进行了强调,并对合格课程资料准备工作和24-25-2期末考试资料归档工作的提出要求,明确工作任务。
二、各教研室汇报合格课程资料准备和期末考试资料归档工作情况
(一)习思想教研室
1.期末考试资料归档工作正在推进,提出质量分析报告填写的问题,并对本教研室提出要求,务必完善且标准;期末考试资料当中的相关表间数据务必自查并保持一致。
2.合格课程资料所有老师已完成提交。
(二)史纲教研室
1.按照本科教学评估要求对本学期课程进行规范性要求,做好教学过程资料收集。
2.合格课程资料收集工作任务基本完成。
(三)德法教研室
1.教研室上学期课程期末资料较完备,多数教师在原定时间能够完成归档,督促行政兼课教师务必按照要求完成。
2.个别老师需要补合格课程相关资料。
(四)形策教研室
1.期末试卷资料当中质量分析报告书写难度较大,任务较重,已通知专兼职老师需在指定时间内容完成。
2.合格课程资料部分教师未提交教案和日历,多数涉及兼课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抓紧时间提交。
(五)毛中特教研室
1.教研室上学期课程期末资料较完备,多数教师在原定时间能够完成归档,督促行政兼课教师务必按照要求完成。
2.合格课程资料纸质版和电子版都已完成提交。
(六)实践教育中心
1.合格课程按照要求完成。
2.合格课程资料纸质版和电子版都已完成提交。
3. 马克思主义学院井冈山“大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成果分享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大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于8月10日至15日,组织思政课教师远赴江西井冈山,开展为期六天的红色实践研修。此次活动由实践教学与研究中心李丹和徐道良老师领队,井冈山市青年骨干培训中心承办,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实地体验与红歌传唱等多种教学形式,将党史学习与教师专业成长深度融合,开启了一场触及灵魂的红色之旅。
此次实践研修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党性教育,更是一场教学理念深度革新的提升之旅。教师们在行走中研学、体验中感悟、交流中成长,深化了对井冈山精神的认同,也形成了将革命精神与思政课堂紧密结合的新思路。大家明确,井冈山不是博物馆里的静物,而是新时代教育的“活教材”——黄洋界的炮声是理想信念的回响,挑粮小道是奋斗精神的缩影,八角楼的灯光是理论创新的象征,群众路线的故事是思政育人最鲜活的资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把革命传统教育和时代使命融合起来,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思政课堂上焕发新的光芒。
【教学科研】
1.毛中特教研室集体备课会
2025年8月21日10:00毛中特教研室在1-402召开了集体备课会,本次会议由毛中特教研室主任张婷婷主持,聚焦本学期开学关键事宜,夯实学期教学开局基础。毛中特教研室全体人员出席,会议分为三个阶段。
一、开学前准备工作
(一)资料教具筹备:强调教师在上课前3天完成教材、最新参考资料梳理整合,尤其补充如2025年上半年国家重要会议成果、社会热点事件等素材融入教学资料。同时,确保教学课件完成优化,突出课程重点难点,并适配多媒体教室设备。
(二)教学设备检查:强调教师在上课前3天对教研室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室、线上教学平台开展全面检查与调试,保证音响、投影、网络连接及平台互动功能正常运行,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做好准备。
(三)学情分析与策略制定:强调教师需结合上学期学生成绩、课堂反馈及新学期授课班级专业特点,提前分析学情。针对基础薄弱或专业需求特殊的学生群体,制定差异化教学策略,如设计分层作业、提供个性化辅导方案等。
二、教案、讲稿与教学日历检查
(一)检查范畴:覆盖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所有讲授毛中特课程的教师。
(二)检查标准:教案必须涵盖清晰的教学目标、准确的重难点解析、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课时规划以及紧密联系现实的课后作业布置;讲稿内容要及时更新,纳入2025年最新政策法规、典型案例与学术研究成果;教学日历需严格按照学期教学计划编排,实确保教学进度合理、有序推进。
三、学期初教学工作安排
(一)首课教学规范:明确第一堂课要包含课程整体介绍(涵盖教学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学习要求说明(如出勤、作业、课堂纪律)以及思政主题导入(结合新学期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与个人责任),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课程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监督与反馈机制:教研室主任每周至少听课1节,重点关注教学方法运用、学生参与度等情况。每月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鼓励教师运用智慧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如发布预习任务、组织课堂测验、进行课后答疑等,增强教学互动与学生学习积极性。
最后,教研室主任张婷婷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认为本次集体备课会是推动教师团队协作、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环节,进而强调学校教学纪律等有关要求,提出所有授课教师要做好新学期课前的准备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中。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召开集体备课会
2025年8月22日9:00-10:0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在1-402召开了集体备课会,本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原潇菲主持,习思想教研室全体人员及任课教师出席。
会议内容:
新学期伊始,为保证新学期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设计,加强学院教风学风建设,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要求和学院集体备课工作安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于8月22日召开新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会,为上好新学期第一课作准备,全体授课教师交流了课程的备课经验。
一、集体备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全体参会老师讨论确定了课程的教学日程、教案撰写以及考核方法,并就如何使用好新教材、如何上好第一课,均做了热烈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要强化对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阐释,吃透新教材认真备课、磨课、讲课,上好每一堂课,以饱满的激情、坚定的信心和踏实的态度迎接新学期到来。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搭建了新老教师们交流、分享、碰撞、提升的平台,为守牢思政课主渠道、夯实思政课堂主阵地发挥作用。
二、课前准备
1、教案:按照新版教案准备好教案纸质版及电子版,电子版发教研室备查。
2、再次核对课表及上课时间,课表截图发教研室备查。
3、提前登录教务系统打印好记分册。
4、提前到达教室调试好设备,并登陆雨课堂准备考勤,第一节课核对雨课堂学生名单,并填写记分册,注意标注所带班级、专业、总人数在记分册封面。
5、坚持要求学生“三带”(带课本;带一支笔;带笔记本)
6、上好开学第一课。任课教师要提前备好课,在授课过程中需做到“五带”(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教材、学生点名册)。第一节课,教师应向学生详细说明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并提出课堂教学的纪律要求,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严格执行。
三、常规工作安排
1、听课制度,一个月至少听课两次,听课表电子版月底交一次。
2、集体备课会每两周一次,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参加,具体安排关注教研室群通知。
3.四史及实践教研室集体备课会
2025年8月21日下午15点,四史及实践教研室在1-402会议室召开了本学期的第一次集体备课会。本次集体备课会对本学期的思政实践课课程内容做了总体部署,这次会议对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展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会议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教学质量,落实教学改革内容,使学生在本学期明确所学内容与考核办法,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知识积累。
李丹老师首先强调了新学期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管理要求与理论课相同,学生上课要确保“三带”,即带教材、笔记本、笔;教师上课前要确保“五带”,即带教案、讲稿、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教材,做好开学后的各项检查准备。同时,李老师提醒各位老师将合格课程相关资料准备齐全,随时应对学校检查。
第二,关于本学期实践课程中参观体验类的要求,李老师向各位老师做出详细讲解。本学期的校外实践活动,有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高陵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陵区张卜街道庙西村和高陵区文化馆四个场馆提供参观,不强制要求学生集体参观,除此之外,还可使用虚拟仿真资源完成参观体验类项目。VR头盔在实践课程中的使用仍采取部分教师试点。
第三,针对实践成果展示环节存在的问题,李老师建议各位教师在学生分享环节,通过随机点评的方式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实践成果收集后,各位教师及时保存优秀作品,为第二学期举办的实践成果展做好准备。
最后,李老师强调实践知识点应与理论课程对应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思政课程中能力提升与思想境界提高得到锻炼与展示。
集体备课会结束后,四史及实践教研室召开第一次教研室会议,李丹老师针对开学后的各项工作,做出三项安排。第一,教研室各位教师统计各自上学期与本学期的工作量;第二,周五早上8点30分在工程馆集合,清点整理实践课程的档案盒;第三,提醒各位教师准备好教案、教学日历、讲稿、教材和教学大纲。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集体备课会
2025年8月21日下午14:0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在1-402召开了本学期的第一次集体备课会。
本次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逯爽主持,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开展2025-2026-1学期初教学准备工作会。
为保障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紧扣开学前关键时间节点,召开教学准备工作会,旨在统筹规划新学期教学安排,优化《导论》等课程教学设计,凝聚课程组教师智慧,确保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新学期,夯实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根基,推动课程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一、教学工作安排
1.本学期教研计划研讨:围绕本学期教学目标,从理论知识传授、学生思政素养培育等维度,探讨教研计划方向,明确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特点,开展系列贴合教学实际、助力学生理解吸收的教研活动 。
2.《马原理》集体备课方案:课程组教师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相应的章节内容,
确定以轮流方式,对课程章节内容进行展示,通过深入剖析知识点、分享教学思路与案例,促进教师间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整体教学内容把控与授课水平。
3.本学期教学指导工作规划:上好开学第一课。教师要提前备好课,在授课过程中需做到“五带”(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教材、学生点名册)。第一节课,教师应向学生详细说明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并提出课堂教学的纪律要求,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严格执行。做好课堂答疑、课后辅导等工作,按文件要求认真落实教师听课制度,完成学院各项工作安排。
二、教研活动安排
1.教学听课工作:严格落实校领导听评思政课制度,聚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前三周内联系校长进教室听1-2次思政课,通过校领导听课、评课,精准诊断教学问题,监督教学质量,课程组无课教师要全程旁听,共同讨论,推动课程教学贴合思政育人要求,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确保教学方向正确、内容扎实。
2.教学资料整理工作:推进 “两学期期末教学资料的整理、检查、整退” 工作,根据学校要求进行全面梳理,检查资料完整性、规范性,针对问题整改后按规整理归档,确保教学资料管理有序。
3.教学竞赛工作:启动 “明理杯” 辩论赛筹备工作,研讨赛事主题(紧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相关理论辩点)、赛制规则、参赛人员选拔等,通过赛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4.思政大练兵准备工作:全面推进思政大练兵准备工作,系统梳理课堂展示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结合时事热点、社会实际和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拓展,提升教学展示的丰富度与专业性。
5.课题申报工作: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特点与教学实际需求,聚焦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当代阐释、课程思政与马原理教学深度融合、马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积极申报具有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的课题。
三、《导论》课堂教学设计研讨
逯爽老师将导论部分讲授分成三部分。一是课程介绍,讲清楚本门课程是什么?考什么?讲什么?怎么学?讲清楚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二是讲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干什么的?马克思主义究竟要解决哪些问题?三是大学生怎么学好这门课?此外,她还提到在课前教师要建设学习平台(云班课或雨课堂)章节作业和线上互动,教学课件用陕西省统一2023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课件,按要求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并留存辅导答疑资料。
徐道良老师的导论教学设计从当前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科技发展、全球化挑战、贫富差距等)切入,提出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认识它、理解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启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怎样的思想理论指引?进而自然引出马克思主义,强调其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方瑾毅老师从《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这本书中的几个问题提问学生,从中引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课需要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些策略和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陈妍老师问题式导入: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拼命工作却依然贫穷,而有些人躺着就能赚钱?为什么明明科技越来越发达,普通人的生活压力却越来越大?为什么房价涨得比工资快,看病比买房还贵?说到底,这些问题的答案,马克思早在150多年前就给出了。但很多人一听到“马克思主义”,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厚厚的课本、枯燥的考试,或者遥远的政治口号。其实不是的。
马克思主义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它就是一套解释世界运行规律的工具,一个帮你看透生活本质的放大镜。
张丽老师的开学第一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开学致辞,师生互动,相互认识。通过点名与自我介绍的方式了解学生,并且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第二,课程介绍,包括课程性质、课程考核与学习要求,给班课立规矩。第三,从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讲授导论中的两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下一节课的问题讲授做好铺垫。
曾海霞老师计划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导论部分,增设对“哲学”内涵的阐释,并引入“哲学无用论”等相关讨论。通过解析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反思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基础性作用,尤其是其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同时,通过回应“哲学无用论”等观点,帮助。
张婉宏老师案例导入教学,从暑期档《浪浪山小妖怪》《南京照相馆》看“物质决定意识”;从“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制定看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从宇树机器人、中国短视频、中国动画电影看意识具有创造性;“豆腐姑娘”李富贵把一手烂牌打出了王炸;《戏台》“戏比天大”看意识指导、控制人的行为。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哲学并非无用,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生活处处充满着哲学的智慧,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罗丽梅老师播放电视剧《生万物》中宁绣绣(杨幂饰)出嫁被土匪绑架、与父亲宁学祥(倪大红饰)决裂的片段,结合剧中台词“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引导学生思考:土地与农民的生存关系如何体现社会矛盾?宁绣绣从地主小姐到农妇的转变,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她通过学习农耕知识(实践),逐步改变对土地的认知(意识),最终带领村民抗匪抗日(实践结果)。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过程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辩证循环。
王新婷老师导入环节播放“浪浪山”相关短视频,同步展示课前收集的学生讨论片段,如“感觉自己困在重复的生活里”“想突破却找不到方向”等真实表达,快速引发共鸣,自然引出青年成长困境的核心话题。讲解环节紧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剖析“浪浪山”困境的实践本质:学生对困境的感知源于具体生活实践,而突破困境的诉求正是实践推动认识发展的体现。随后进入互动讨论:“在你心中,马克思是怎样的人?”结合学生回答,简述马克思的生平轨迹,重点突出其深入社会实践、关注人类解放的历程。
徐霞老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课程整体内容逻辑介绍。一是导入时以贴近学生生活为主,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可选用案例,如当下流行的包挂饰品文化,反映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二是介绍原理课程的特点,功能。从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发展过程为主线,重点介绍马中化在我国发挥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提升认知水平,掌握科学分析社会现象的思维工具,又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成长发展提供价值指引。
图文来源:方瑾毅 王辉
责任编辑:赵聪
审核:徐道良 原潇菲
终审:严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