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简报【2025】第33期
发布于: 2025-03-28 14:06 编辑:

西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简报【2025】第 33期

西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简报组 2025年3月28日

本期要目

  【工作动态】

  1.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安全稳定工作会议

  2.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实践导师思政育人系列活动

  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三个一”理论工程分享

  4.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教师集体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努力实现质与量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 》理论讲堂

  【教学科研】

  1.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工作坊活动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工作坊活动

【工作动态】

  1.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安全稳定工作会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稳定安全会议精神,确保各项教学工作平稳有序进行,3月2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1-402会议室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校2025年稳定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委稳定安全会议精神,要求全体教师提高政治站位,突出工作重点,形成校政合力,做好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加强值班值守,全校一盘棋,共同做好稳定安全,确保大局稳定。

  会议要求,认真做好副校长程波安排部署的近期稳定安全工作: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守住安全底线,把稳定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二是深入安全教育,进一步提升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三是关心重点群体,进一步做好管控、救助和帮扶;四是及时排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

  会议强调,牢记党委书记崔亦国在稳定安全工作会议上的指示精神:务必全员化动员,务必系统化组织,务必专业化推进,务必常态化落实,树立系统思维、科学思维、底线思维,共同抓安全、统筹抓安全、科学抓安全、持久抓安全,随时准备应急处突,确保校园平安。

  此次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提高了学院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为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以及学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实践导师思政育人系列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西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3月26日15:30 邀请校外思政实践导师、高陵区博物馆馆长任建国及博物馆办公室主任陈信安在教学楼2-213举行实践导师思政育人系列活动——高陵博物馆进校园。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主持,各教研室主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部分2023级、2024级学生参加的此次活动讲座。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首先介绍了出席本次讲座的重要嘉宾:思政实践导师、高陵区博物馆馆长任建国及博物馆办公室主任陈信安以及博物馆讲解员,全体师生对高陵博物馆馆长等人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他强调,以高陵区博物馆为依托开展校外实践,对学生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高陵历史文化底蕴的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和历史资源的学习和弘扬能够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力量。思政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它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正确的方向。思政教育绝非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

  思政实践导师、高陵区博物馆馆长任建国致辞,他首先衷心感谢西安工商学院的邀请,有幸能到西安工商学院开展此次思政育人活动讲座。其次,引用“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论述,倡导全体师生要重视历史文物的传承和发扬。随后介绍了博物馆的重要性与概况探析,包括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艺术的欣赏。最后结合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呼吁西安工商学院的学生们要怀揣着满腔热情对待历史文物、历史资源,也要像热爱故乡一样热爱拥有红色革命历史的高陵。

  高陵区博物馆办公室主任陈信安从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如何对待中华文明的创新传承入手,引用“文物工作要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深入挖掘和阐发文物资源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他向同学们介绍了高陵博物馆的展馆分布、展厅内容以及图示了馆藏的主要文物及其所在遗址,包括杨官寨遗址以及镂空人面覆形盆等祭祀用具、唐东渭桥遗址、昭慧塔、李晟碑、高陵牌楼等。陈主任耐心细致地讲解引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问答,讲座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思政育人讲座,让全体师生都受益匪浅。同学们感慨地说:“以前我总觉得思政课很枯燥,今天听了这次讲座,我才发现原来思政教育可以这么生动有趣,通过此次讲座,我更深刻地学习到了高陵文物的知识,感悟到了高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讲座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进行了总结。此次校外实践导师开展的思政育人讲座,是西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思政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今后也将继续加强与校外实践导师的合作,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政教育活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三个一”理论工程分享会

  2025年3月26日19:30,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围绕“教学方法分享—— 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这一主题召开专题研讨会,会议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张婷婷主持。本次研讨会三位教师发言的内容分别为:张婉宏老师《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李珊娜老师《着力发挥红色音乐文化的培根铸魂功能》、赵聪老师《新时代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路径》,全体专职思政课教师参加。

  张婉宏老师从三方面入手:其一,注重红色音乐文化的资源挖掘。红色音乐文化作为红色音乐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资源,也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其二,提高红色音乐文化的认知水平。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既要具备对红色音乐文化的认知,又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底。其三,优化红色音乐文化的融入方式。以第一课堂为主渠道,把握红色音乐与课程教学的契合性与统一性,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知行合一为目标,将红色音乐融入第二课堂,组织开展红色文化体验活动,在感悟红色文化中体验红色音乐的魅力;营造红色音乐文化的融入氛围。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支撑。

  李珊娜老师认为,在着力发挥红色音乐文化的培根铸魂功能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一、以红色音乐文化彰显的伟大真理夯实信仰之基。二、以红色音乐文化谱写的伟大历程铸牢信念之魂。三、以红色音乐文化颂扬的伟大精神守护精神之源。四、以红色音乐文化展现的伟大实践弘扬奋进之志。

  赵聪老师分享了新时代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路径,赵老师首先分析了高校思政课现状学生层面、教师层面等问题,包括:多元社会思潮的盛行,学生价值观受到冲击、过度依赖网络,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愿;教师层面上,思想教育手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其次,赵老师认为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有四点,分别是:创新“音乐+思政”的教学方法、做到“音乐+实践”育人、做到“音乐+文化”育人、做到“音乐+网络”育人。

  严院长对三位教师的分享进行了点评。随后,严院长指出:思政教育不仅在课堂,也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红色歌曲的丰富内涵是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素材,在育人环节中发挥着极为特殊的教育作用。红色歌曲的融入,能够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感染力和感悟力,“用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语言来进行思想感情的传播,是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审美教育并不是专门针对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它是要塑造一个完美的人格教育”“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红色歌曲的价值与思政课的目的相辅相成,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思想道德和品质修养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4.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教师集体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努力实现质与量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 理论讲堂

  2025年3月2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观看“周末理论大讲堂”直播,此次集体备课活动由教育部社科司主办,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进行直播,主要围绕“认真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努力实现质与量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进行。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结合两会的胜利召开,详细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方面的重要论述,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注重质与量相统一的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历史之问,是对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作出的系统理论概括,是我们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标志着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贡献了中国智慧。

  通过此次学习观摩,大家深刻地认识到,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教学能力,把思政课上好,在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上下更大的力气,推动学院思政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贡献力量。

【教学科研】

  1.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工作坊活动

  2025年3月27日上午10时30分,德法教研室于1-402召开集体备课会。会议由德法教研室主任马星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本次会议主要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案例汇编和大学生《法律案例》汇编开展。在探讨《思想道德与法治》案例汇编时,教研室共同研究如何将学生身边的案例融入课堂教学,用好案例是讲好思政课的有效手段。马星主任认为,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案例选择与科学设计,切实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注重案例的柔性融入,既要与知识点紧密结合,又要保持灵活性,避免生搬硬套;要扩展案例来源。此外,明确案例教学定位:案例作为连接“道德认知”与“法治践行”的桥梁,强化课程思政的实践导向。解决传统教学痛点(如理论说教性强、学生参与度低),探索“以案释理、以案导行”的教学模式。聚焦课程核心问题:价值观塑造:如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如集体主义、诚信原则)。能力培养:如何通过案例训练学生的道德判断力、法治思维能力(如网络谣言辨析、契约纠纷解决)。

  在探讨大学生《法律案例》汇编时,教研室全体教师一致认为:通过案例将抽象法律条文具象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法律适用条件与边界。以真实案例为媒介,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实践中的争议焦点,强化知识迁移能力。提升学生法律应用能力。通过分析案例中的法律关系与证据链,培养逻辑推理与法律解释能力。模拟司法程序,增强学生解决实际纠纷的实操技能。强化法治观念渗透。案例解析直观展示法律对社会秩序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依法办事”理念。通过争议性案例,引导学生反思法律与道德的平衡,深化法治信仰。此外,要实现“理论-实践”双向转化。马星主任认为,案例汇编过程可以促使教师将外部法律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教案,优化教学逻辑。通过分析学生反馈(如案例讨论中的观点分歧),反向完善理论教学薄弱环节。案例编撰要求教师持续关注司法动态(如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保持专业敏锐度。教学案例的积累(如“法律道德冲突”专题案例库),为教师科研提供实证素材,促进教研融合。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工作坊活动

  2025年3月27日中午12时30分,马原理教研室于1-402召开集体备课会。会议由马原理教研室主任逯爽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会议议程分为两项,分别是进行近期工作安排以及课堂教学展示。逯爽主任强调,根据本学期教学研究计划,马原理教研室将定期举行课堂教学分享活动,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这些活动将按照既定计划,每两周进行一次,以确保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并从中获得反馈和建议。此外,哲理故事编纂工作应按计划进行。按照拟定的编纂框架,每位教师将承担两个篇章的整理工作以及编辑任务(这些内容应当包括故事文本本身、对哲学思想的深入解析以及引发思考的讨论问题),并将成果提交教研室进行汇总。整个项目的协调和章节分配工作由逯爽主任负责,以确保所有哲学主题得到全面而均衡地覆盖。

  会议议程第二项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逯爽老师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 第二目 真理的检验标准”进行教学展示。在展示中,逯爽老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真理的检验标准这一核心概念。她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基本原理出发,详细阐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严谨的逻辑推理,逯老师展示了实践如何作为连接主观与客观、知与行的桥梁,成为检验真理的试金石。随后,逯老师进一步探讨了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问题,强调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真理的具体性和发展性。她指出,真理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随着实践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因此,我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批判的精神,勇于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整个教学展示过程中,逯老师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充分展现了她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会议的最后阶段,与会教师对逯爽老师所做的展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点评。他们一致表达了对逯爽老师教学的肯定,认为其展示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并且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同时,教师们也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建议,旨在帮助逯爽老师进一步完善其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这些意见涉及了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及与学生互动的加强等方面,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兴趣的提升。

  本期责任编辑:雷晨、罗丽梅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6/11 16: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