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生对家乡红色文化的认识,重温革命先烈事迹,推动红色文化成为激励我校学子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3月17日至21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组织学生开展了“家乡的红色文化故事分享”主题教育活动。
徐道良老师分别组织B240209-240210、B240304-240305、B241109-241111班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来自不同地区的8位同学,分别讲述了家乡的革命遗址、英雄事迹和红色故事,内容涵盖了陕西、黑龙江、河南、江西等地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包括:西安市长安区主要红色文化遗址、陇县固关战斗遗址、哈尔滨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博物馆、陕西渭华起义、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与红色故事、浮梁县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江西红色革命遗址、人物与活动等。通过同学们的生动讲述,大家共同回顾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深刻体会了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徐道良老师表示,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学生讲述家乡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他强调,要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红色历史,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李丹老师于2025年3月17日和3月19日分别在B241112-1114和B240205-206以及B240207-208,三个教学班中开展了“家乡红色文化故事分享”主题教育活动,十名同学纷纷将各自家乡成都、襄阳、河南、米脂、宝鸡、铜川、延安等地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本土红色故事、英雄事迹:“成都十二桥烈士墓”、“抗日将领车耀先”、“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王右木”、“革命烈士萧楚女”、“人民公仆焦裕禄”、“杨家沟十二月会议”、“渭华起义”、“杨家岭七大召开”、“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等讲述给大家,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深入了解家乡的红色文化,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牺牲精神让我深感震撼”、“每一次参观红色遗址,我都仿佛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沉重与伟大”。最后李丹老师也寄语新时代的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忘记历史。正是因为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我们才能享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大家更应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
方瑾毅老师组织同学们从一个个英雄事迹中,体会到坚定理想信念的价值,明白了在黑暗中为光明不懈奋斗的勇气,理解了在民族大义面前无畏牺牲的精神,感受到舍生忘死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文化应成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食粮,引领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红色故事与英雄赞歌,不仅是我们对革命历史饱含深情地回顾,更是对未来梦想的激情启迪。活动最后,方老师指出,红色文化如同指引方向的灯塔,照亮同学们的心灵之旅,将内心的感动转化为持续前行的力量。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我院学子将继续秉承红色精神,以青春之我,铸就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辉煌篇章。
王宇老师组织所带班级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朱子涵同学进行了精心准备,分享了《柳州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柳州有陈义光、高天骥等革命人物,他们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柳州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柳州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通过本次分享活动,让同学们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激励了大学生成长成才。
王亮老师所带班级B240714班级学生代表白钰、田星羽依次分享了家乡红色文化故事。活动伊始,白钰同学以《延安红色文化》为主题,系统梳理了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精神摇篮的历史脉络。并结合珍贵影像与历史文献,生动展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随后,田星羽同学以《呼和浩特红色文化》为主题,简述呼和浩特革命历程。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结合大青山根据地旧址、乌兰夫纪念馆等历史印记,讲述军民抗战的艰辛与民族团结的贡献。最后,王亮老师肯定了两位同学的分享。其指出,下一步将进一步把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肩负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的历史重任,追寻伟人足迹,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曹雪老师与信工B240112-240113班级进行了主题教育活动之一,家乡红色文化故事分享。在2-308教室,有两位同学热情分享了自己家乡的红色文化故事。陈诗瑶同学分享了长沙的地理人文,讲述了伟人毛泽东在长沙的故事,具体阐述了秋收起义的背景、过程、影响和历史意义。其后,李彤彤同学分享了红军长征在宁夏发生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单家集夜话、将台堡会师、翻过六盘山三个故事,增加了同学们对宁夏的红色文化故事的了解。
王辉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主题教育活动,B240215班和B240214班选拔7名学生参与其中。每位同学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发生在有贵州、河南、北京、湖北、浙江、天津等省市的那段值得铭记的发生在革命文物与英烈身上的故事。
李岭老师带领机电B240710-240711班全体同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家乡红色文化故事分享。高文学与张裕泽通过 “延安窑洞:红色精神的摇篮”与“开封红色故事:踏寻革命岁月中的历史足迹”两大主题,带领全体同学重温革命历史,感悟初心使命。高文学同学介绍了他的故乡延安,以“诗人萧军与延安窑洞”为切入点,生动展现了革命圣地的精神魅力。在“开封红色故事”篇章中,张裕泽重点讲述了刘少奇开封陈列馆与焦裕禄纪念园的历史价值。他通过图片与文字结合的方式,再现了 1962 年刘少奇同志在开封调研期间的工作场景,以及他在逆境中坚持真理的崇高风范。李老师指出,本次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鲜活的红色故事,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的初心与担当。红色基因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让红色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韩振兴老师组织B240103和B240104班学生于2-407教室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柯金城同学讲述了《黄麻起义》的英勇事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湖北省黄安、麻城两县农民举行的武装起义。陈亦凡同学则分享了《四渡赤水》的壮丽篇章。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田奕涵同学带来了《渭华起义》的感人故事。渭华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为了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和农民运动相结合的武装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西北领导土地革命的具体实践。梁萌辉同学则讲述了《红色马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栏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在这里成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工作和战斗过。马栏和陕甘革命根据地一道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这里也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这些故事不仅让学生们深受感动,更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在分享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互动,纷纷表示要学习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曾海霞老师组织B240216-17、B241105-06班级分别在2-309、2-403教室开展了“家乡的红色文化故事分享”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生讲述家乡的红色历史与英雄事迹,活动以生动形式赓续红色血脉,激励青年使命担当。来自唐山的同学以《红色先驱·精神火种——李大钊与家乡唐山的故事》为主题,深情讲述了李大钊与家乡的不解之缘,回顾了李大钊同志从唐山乐亭走出、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光辉历程;《陕西红色记忆》的分享者则通过一张张历史照片,带领同学们走进陕甘宁边区政府,感悟中国共产党在黄土高坡上书写的不朽篇章;还有的同学生动讲述了刘伯承元帅在陕西紫阳运筹帷幄的抗战故事,并分享了家乡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现场掌声不断。学生们通过文献查阅、影像展示、情景讲述等形式,让红色历史焕发时代光彩。活动结束后,曾海霞老师总结道:“红色故事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青年一代的讲述让革命精神更具感染力。希望同学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参与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聆听与讲述,不仅加深了对党史的理解,更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沈华老师组织人文B241103-241104班的同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四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分别讲述了陕西延安、湖北襄阳、宁夏固原六盘山、陕西西安的红色历史,带领师生重温峥嵘岁月,感悟初心使命。陈敬泽同学以贺敬之的诗句为引,带领同学们走进延安革命根据地。他讲述了枣园窑洞中的灯火、南泥湾的垦荒岁月,以及张思德同志 “为人民服务” 的感人故事。李光戈同学通过一段襄阳战役纪录片片段,重现了 1948 年人民解放军以 “刀劈三关” 战术解放襄阳的壮烈场景。陈志远同学以毛泽东诗词《清平乐・六盘山》为切入点,讲述了 1935 年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的历史。他展示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中的草鞋、马鞍等文物照片,并提到当地回族群众为红军送水、带路的民族团结故事。马若彤同学以西安事变纪念馆的浮雕墙为线索,复盘了 1936 年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兵谏、促成国共合作的历史转折。活动最后,沈华老师总结道:“四位同学的故事串起了中国革命从奠基、斗争到转折的历史脉络。红色文化不仅是‘过去时’,更是‘进行时’。希望同学们从家乡故事中汲取力量,做红色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现场同学纷纷表示深受触动。此次活动通过 “小切口” 展现 “大历史”,将地域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素材,让学生在讲述与倾听中厚植家国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创新教学形式,推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助力青年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迎玉老师带领机电B240703-704班举行了主题教育活动。首先张昱霆同学分享了他的家乡(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爱国名将傅作义的红色故事。张同学围绕傅作义红色事迹展开,涵盖生平、与红色文化渊源、在家乡影响、现代价值以及文化保护传承,展现其功绩与红色文化意义。其次是刘泽诚同学关于刘志丹英雄及陕西家乡红色故事的汇报,围绕刘志丹和陕西红色历史展开,介绍了刘志丹革命事迹、精神传承、现实意义及红色旅游发展等内容。活动最后,马老师指出:两位同学关于自己家乡红色文化的分享都特别认真细心,不仅ppt制作精美,而且内容表述清晰,素材丰富,还穿插了各种图片和视频,可以感受到两位同学对红色人物和红色文化的敬畏之情。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所分享的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不够聚焦于红色人物的事迹等等,总体而言,已然达到了此次举办主题活动的意义,所以学生也进一步了解了刘志丹和傅作义两位红色人物的事迹,培养了学生们的家国情怀。
赵聪老师以“追寻红色印记,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组织开展家乡红色文化资源主题教育活动。对于我们来说,家乡不仅有着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无数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了奋斗的足迹,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课堂上,来自人文学院的党心怡同学向大家宣传了浙江台州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吴欣雨同学以红岩精神为主题向大家分享了家乡重庆的红色资源;信工学院的包睿佳同学和张玥同学,立足于陕西这片红色热土,和大家共享渭南和咸阳这两座城市的革命英雄和红色革命纪念馆背后的革命故事;经管学院的王映潼同学讲述了早期共产主义在天津的传播和发展,陈进同学讲述了来自湖南的毛泽东同志和彭德怀同志的红色事迹。最后,赵聪老师表示,以青年之声宣讲家乡红色故事,传播正能量,是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希望同学们争当家乡红色文化代言人,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传承我们党的红色血脉,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雷晨老师组织B240202-04、B241101-02班级分别在1-303、2-307教室开展了“家乡的红色文化故事分享”主题教育活动。几位同学以家乡的红色地标为线索,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将抽象的革命精神具象为可触摸的历史温度。活动中既有催人泪下的细节还原,也有对新时代使命的理性思考,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更让红色记忆焕发时代光彩。活动最后,雷老师指出,同学们在史料挖掘中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在情感表达上展现了真诚的共情能力。但部分讲述存在历史背景交代不足的问题,建议后续加强文献佐证与时代语境的勾连。总体而言,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成功构建了红色基因的传承纽带,期待未来能延伸出更多实践性的育人载体。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精神火种,在新时代续写红色文化的青春注脚。
王新婷老师带领同学们积极参与主题教育活动的分享,旨在激发大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了解自己家乡的红色文化,牢记历史。活动当天,来自各个班级的同学积极参与分享交流。活动现场同学们主动分享自己家乡红色文化,家乡的革命历史、红色故事、英雄人物等,通过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展现家乡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州阿图什市的松他克乡的赛福鼎·艾则孜“新疆团结”做出的努力;剪纸艺人李春娥的巧妙传递情报,西安古城墙见证的刀光剑影,以及它背后镌刻的中华儿女在危难时刻的团结精神等等让同学们了解到不同地区的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还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到了红色文化的厚重和深远影响。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传承了红色文化。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让红色文化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