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要 目
【工作动态】
1.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大会——举办“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民办本科高校分会学术研讨会”工作部署会;
2.西安工商学院关于举办2024年“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民办本科高校分会学术研讨会”;
3.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术交流会
【教学科研】
1.四史+实践教研室召开(《思政课实践》集体备课会)
2.四史+实践教研室召开(《四史教育》集体备课会)
【工作动态】
1.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大会——举办“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民办本科高校分会学术研讨会”工作部署会
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民办本科高校分会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为了此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11月1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了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民办本科高校分会学术研讨会工作部署会。
严院长就即将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作出详细部署,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总结交流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经验做法,探讨新形势下思政课建设的思路和举措。研讨会将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报告,深入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热点问题和前沿趋势。本次大会收录论文共计100余篇,以研促教,加强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我院教师也进行了投稿,严院长肯定了马院全体教师参与论坛的积极性,并且说明科研对于教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严院长指出会议的流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开幕式、专家主题报告、学术交流、闭幕式,此次会议敲定研讨会细节,进一步明确各小组任务分工,材料组、宣传组、会务组、接待组、学术组互相配合,认真细致完成各自任务。严院长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本次大会的召开。学校的其他各部门也会积极配合本次研讨会的举办。
最后,本次研讨会期望将达成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形成一批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学术成果,为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推动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2、西安工商学院关于举办2024年“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民办本科高校分会学术研讨会
11月15日,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民办本科高校分会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工商学院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以: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本次研讨会由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民办本科高校分会主办,西安工商学院、中领华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俞亚东,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业委员会主任闵小平,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民办本科高校分会会长、西安外事学院党委书记雷西合,西安培华学院党委书记刘锋,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岗,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萍,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华,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马川鑫,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张爱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党委书记杨卫东,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党委书记刘琳,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党委书记黄元,西京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成胜,西安翻译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小惠,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纪委书记、副校长李吉友,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继兵,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副校长乔祎,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星,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党委副书记白雪以及西安工商学院党委书记田伏虎,校长廖民生,副董事长、常务副校长龙和平,副校长程波。出席大会的还有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宣传部部长、学工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书记、教师代表,以及西安工商学院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院长、书记及全体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西安工商学院副董事长、常务副校长龙和平主持开幕式
西安工商学院党委书记田伏虎致辞
田伏虎书记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西安工商学院的发展历程、办学理念,强调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阐述了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包括健全党委领导工作机制、强化理论武装、健全党建工作组织体系、加强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以及实施党建“双创”工作和“双带头人”党支部建设等。介绍了学校在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五点意见和建议: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形成育人合力。田书记指出,此次会议就是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和陕西省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安排部署,坚持守正创新、真抓实干,以思政课建设的新成效新经验,为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陕西民办高校的力量。
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分会会长雷西合致辞
雷西合会长指出,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旨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讨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他强调,民办高校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雷西合会长还对未来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希望各高校能够加强合作,共享资源,共同推动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俞亚东理事长作主题报告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思政司原一级巡视员俞亚东作了题为《学透精神,贯彻到位,全力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他首先带领大家回顾学习了2024年5月11日中央新时代学校思政建设推进会精神,重温了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会议精神。他表示,中央精神的学习要原原本本地学,要不断地学,要搞清楚中央精神的内涵。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一是要把中央精神学深悟透,理解到位;二是要把实际情况了解清楚,分析到位;三是要把工作举措制定具体,落实到位。俞亚东理事长精彩的主题报告为与会的师生们上了一堂关于进一步增强民办高校加强思政课建设使命感责任感的思想教育课,也是一堂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思政课建设法规政策的政策宣讲课,更是一场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思路、方法、举措的专题辅导课,对于参会老师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央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落实好会议精神和中央的决策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西安翻译学院首席教授付建成作主旨发言
西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教授
西安翻译学院首席教授付建成、西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分别作了主旨发言,分享了各自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实践方面的宝贵经验。
分会场(一)交流研讨
分会场(二)交流研讨
分会场(三)交流研讨
分会场分组讨论交流会上,来自省内外二十余所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学者、教师在会上进行了经验分享和交流,分别围绕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深化思政课方式方法改革,着力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发挥陕西红色文化优势,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加强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六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并就民办本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分组讨论气氛热烈,与会代表积极发言,分享经验,碰撞思想,取得了丰硕成果。
大会交流环节,各分会场教师代表和论文一等奖获得者代表进行了发言。
分会场一教师代表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任静发言
分会场二教师代表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段联合发言
分会场三教师代表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菅建伟发言
论文一等奖获得者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薛艺艺发言
论文一等奖获得者西安外事学院杨香宁发言
论文一等奖获得者西安工商学院李丹发言
西安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红雨主持闭幕式
颁奖
闭幕式由西安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红雨主持。她首先宣读了本次学术研讨会征文获奖名单,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民办本科高校分会雷西合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业委员会主任闵小平共同为获奖者进行了颁奖。
本次学术研讨会主题征稿共收到征文133篇,经专家评审,评选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25篇,优秀奖30篇;评选出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以外的其他高校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5篇。
随后,西安工商学院党委书记田伏虎将研讨会承办权交接给了下一届承办单位西安明德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马川鑫,并进行了会旗交接。
会旗交接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校党委书记马川鑫发言
闵小平为闭幕式致辞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党建专业委员会主任闵小平为大会致闭幕词。他总结了本次研讨会的丰硕成果,在肯定民办本科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成绩的同时,也为民办本科高校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具体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全体与会人员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与会领导、专家、思政课教师合影留念
此次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进一步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和积极研讨交流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经验做法提供了平台和支撑;为认真探讨新形势下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的思路、举措献智加力;为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学习平台,有力推动了陕西省民办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改进工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的力量。
3、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术交流会
11月16日上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1-402召开了教师学术交流会。会议初始,严院长对11月15日召开的2024年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民办本科高校分会学术研讨会进行了简要总结。
首先严院长肯定了此次论坛会议的成功召开,指出此次论坛会议内容十分丰富与扎实,且有深度,外校领导与教师也对我校此次论坛会议给予了高度赞扬。
其次严院长对马院每一位教师为此次论坛所付出的努力提出了表扬。认可了教师们在会前、会中、会后细致且完善的工作。
最后,严院长向各位教师强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为此每一位教师都要深耕于思政课建设,将思政课作为事业和艺术来追求,只有每一位教师真正地将思政课情怀扎根于心中,以身作则,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发展。随后,严院长强调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即马院的高质量发展是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严院长向每一位教师寄予厚望,希望每位教师都能直面挑战,共同为马院的高质量发展及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会议第二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24位教师在1-422开展了教师学术交流会。24位教师的论文议题仍围绕2024年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民办本科高校分会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展开。
此次研讨交流共分为五组,第一组5位教师分别是赵瑞、薛莹莹、王新婷、曹露露、方瑾毅。其中赵瑞主要以最新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主题,探讨如何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建设中,以此撰写了文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薛莹莹的论文《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终身成长》以教育家精神与思政教师之间的互动为主旨,探究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教育家精神对于高校教师的现实意义以及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成长的实践路径三部分内容。王新婷以高校教师主导性和主体性的失衡这一问题,在此问题下形成了《主体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文章。曹露露《习近平大历史观融入高校“纲要”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原则遵循》的文章探究则是具体到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文章主要围绕习近平大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的现实必要、习近平大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习近平大历史观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原则遵循三部分展开。方瑾毅围绕“陕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主题,并且主要以陕西高陵地区为例撰写了文章《浅谈区域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陕西高陵地区为例 》。
第二组教师分别是王亮、韩振兴、沈华、赵聪、张凡。王亮《新质生产力构筑思政大课堂的“道”与“术”》指出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理论范式,其赋能思政课堂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另一方面,提升了思政大课堂的实效性。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基于此,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只有不断地创新思政课堂,才能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韩振兴、沈华、张凡三位老师都以“发挥陕西红色文化优势,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为主题撰写文章,分别是《陕西红色文化在高校“大思政课”中的价值研究》《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大思政课”教学探究》《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路径研究》。赵聪《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意义与实践方法》主要从英雄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内涵意义和英雄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方法两部分去探究。
第三组教师分别为李瑞娜、岳晓雨、马迎玉、屈修翠、易翠华五位教师。其中李瑞娜围绕深入推进数字化技术对高校思政教学的影响撰写文章《数字化发展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岳晓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加强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要挖掘深度,运用“大思政课”理念,深化教学资源融合。马迎玉《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文旨在探讨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分析其在高校思政教师专业化建设中的价值,并提出具体策略,以期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屈修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大思政课”路径研究》指出要促进红色文化资源深度、立体、灵活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铸魂育人功能,引导广大青年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易翠华《教育家精神生成的多重逻辑》一文主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以及实践逻辑这四个维度探讨教育家精神的形成过程,并深入分析其内涵与价值。
第四组教师分别是王宇、张丽、曹雪、李珊娜、王辉。其中王宇、张丽的论文都是以“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建设”为主题探讨,王宇《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以高陵为例》主要聚焦于将地方文化即高陵区的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张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创新路径研究》主要从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方面、以科研带动教学、拓展教学实践等方面去探究。曹雪《浅谈“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体现与发展》一文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立德树人思想联系起来,探讨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与时俱进的育人功能。李珊娜《探索高校思政课堂管理中学生干部辅助作用的实践与思考》一文旨在以基层教师的视角审视学生干部在思政课堂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分析客观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策略。王院长指出李珊娜老师这篇文章是从新的主题出发,并且与学校倡导的班导师有着密切联系。王院长也再次向各位老师强调要高度重视班导师工作,在大思政课建设的角度下去开展大思政工作。王辉《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的三个维度》围绕三个维度来进行阐释。一是讲清楚人民至上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二是讲清楚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三是讲清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意义。
第五组教师分别是杜潇颖、罗丽梅、朱丽莎、杨芳。其中杜潇颖的文章《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从准确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两方面展开论述。罗丽梅主要聚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撰写了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微探》包括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概述、二十届三中全会融入马原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融入的路径三部分内容。朱丽莎《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的实践举措》文章主要从强调党的全面领导、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政课建设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杨芳《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一文分析当前陕西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融入的路径,旨在充分发挥陕西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会议第三项王院长向全院教师强调:第一,全体教师要继续抓教风学风工作,保证三率。第二,各位教师要重视班导师的工作,且要保质地完成此项工作。第三,王院长传达了校长基金的科研申报工作,鼓励各位教师积极参与。
【教学科研】
1.四史+实践教研室集体备课会
2024年11月13日 14:00-15:00,四史+实践教研室在1-422召开了集体备课会,四史+实践教研室全体人员及全体授课教师参加。
首先,部分教师进行交流分享,本次集体备课会由思政课实践负责人李丹老师主持。本周由曹露露老师、韩振兴老师以及张丽老师进行他们的实践课程教授分享以及实践课程成果展示分享。
曹露露老师分享《思政课实践Ⅰ》的相关安排,曹露露老师介绍了《思政课实践Ⅰ》的相关授课安排,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阅读兴趣较强,同时在课后能够进行积极且有效地阅读,并在课堂上能够分享出自己一些有意义的思考;其次,曹露露老师分享了其思政课实践Ⅰ的考查方式,心得体会和微视频等两种方式。最后,李丹老师根据曹露露老师的分享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思政课实践成果考察方式最好固定,便于后期作业收取与整合。
韩振兴老师分享实践主题为走进伟人毛泽东,在实践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形成过程以及历史地位。并要求学生线下观看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同时以理想信念为主题拍摄微视频,视频时长要求2~3分钟。并要求学生线下观看纪录片走近毛泽东。
张丽老师进行思政课实践性活动分享,此次分享张丽老师从活动形式和学生成果展示两个方面开展。首先,张丽老师课程活动开展主要通过鼓励学生诗朗诵和观看央视纪录片进行,并且制定了相关的考核标准,选择诗朗诵的小组汇报形式以拍摄视频展示,选择观看纪录片的同学则以单独汇报,提交观后感为主。其次,张丽老师进行学生成果展示的分享,诗朗诵成果以视频形式展示,并要求学生明确选题缘由,明确诗歌的题材与主题,使学生活动分享与展示更富有创造力。
2.四史+实践教研室(《四史教育》集体备课会)
本次集体备课会由四史教育课程负责人王宇老师主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的部署,本学期做好第二届大学生党史故事宣讲比赛,上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举办了第一届大学生党史故事宣讲比赛。按照学院要求,本学期四史+实践教研室将举办第二届大学生党史故事宣讲比赛。
王宇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准备,认真筹措,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科学安排组织实施。要准确把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思政课教学目标要求、重点内容、课程载体,立足学校、学段、学生实际,把握学生特点,贴近学生需求,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深挖教育系统红色资源“鲜活教材”,增强课程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提高育人成效,切实做好第二届大学生党史故事宣讲比赛。
本期责编:马迎玉、张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