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原教研室在1-402围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专题开展备课。此次集体备课活动由马原理教研室主任逯爽主持,张婉宏老师担任主备课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
首先,张婉宏老师分析了教学大纲上关于本专题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细化专题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介绍了本专题上课的基本思路,展示了教学设计,围绕着重难点的讲授展示该教师处理技巧。
其次,教研室其他老师纷纷发言,表达对该专题上课的看法和授课方式。方瑾毅老师指出课件内容比较多,讲课中的选择是个比较费时间的事。对于内容的选择和案例的抉择要讨论。
张丽老师指出在备课之前,首先处理PPT的问题,内容应紧扣教材。与课本联系不大的部分,应进行删减,教材中的难点部分要进行补充和丰富,在讲课的时候同样需灵活处理。针对此类问题,可通过借鉴其他学校的讲课素材和PPT进行改进。例如辽宁世纪研究院的PPT较为全面,案例较多,相对生动形象。
罗丽梅老师指出,认识论专题课程内容过多,课时不够,在授课内容的详略安排有待进一步把握,通过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培养学生对科学理论的热爱和追求,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提升个人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曾海霞老师围绕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认识论”部分,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她强调了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使学生领悟到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实践和反思,提升其哲学思维能力。
张婉宏老师指出本专题主要是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有一些关键概念如“实践”“真理”“价值”等,要理论与现实相结合,通过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种手段讲清楚给学生听,最终让学生掌握科学实践观,并且在实践中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王新婷老师阐述认识论部分,第一讲讲清楚实践的本质,认识的本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认识不能一蹴而就。第二讲以“武汉大学的樱花是国耻吗”为引让学生认识真理与价值的本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讲围绕“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这一主题,让学生明白认识论的结点就是理解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陈妍老师分享在讲授改造世界时:在科技理论创新方面,结合最新的科技领域成就,比如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在天宫胜利会师进行讲解,在知识创新上,结合网络热词,比如从前叫洋气不洋气,现在叫city不city,以前啥也不干,现在叫“躺平”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讲授书本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最后,逯爽主任对于本章教学设计以及如何突出重点难点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讲清楚本章节教学目的。二是讲清楚本章节与上一章节内容的逻辑关系。三是讲清楚本章节内容的内在逻辑。总之,在讲授内容前要理清其内在逻辑,围绕逻辑线来组织讲授内容和匹配案例,做的课堂教授有的放矢而不是面面俱到。
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对本专题授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专题细微知识点的讲授达成了一致意见,老师们也表达了继续深入学习,进一步加强理论储备和多媒体教学技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