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简报2024第7期
发布于: 2024-07-22 15:03 编辑:

  本期要目

  【工作动态】

  一、筑梦·铸魂延安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青年延安行”正式启程

  二、筑梦·铸魂延安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重温革命岁月长 圣地延安心向往

  三、筑梦·铸魂延安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青年延安行”--延安精神 永放光芒

  【教学科研】

  一、校内外专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材料检查

  【工作动态】

  一、筑梦·铸魂延安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青年延安行”正式启程

  为了重温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爱国青年克服种种困难从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延安的爱国情怀,2024年7月14日起,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教师李丹,马星,韩振兴带队的西安工商学院“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社会实践队在西安八路军革命办事处纪念馆正式开启为期7天的“筑梦·铸魂延安行”。西安工商学院学子们怀揣着满腔热情,尽显新时代青年爱国爱党新风貌。

  全体实践队通过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学习的这场思政课现场教学《抗战时期进步青年奔赴延安》,了解到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此设立了红军联络处,主要工作: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转送战争物资等。此次实践活动从这里出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通过参观学习,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励志去延安的革命热忱,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大喊“打断骨头连着筋,爬也爬到延安城”,如此强烈的爱国之心,又岂能不令人折服?

  追随先辈的足迹,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来到了第二站——安吴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

  安吴战时青年训练班曾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养出一大批信念坚定、作风顽强、团结守纪的优秀青年干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干部保证。

  通过实际走访调研领略了当时学员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体会到安吴战时青年训练班紧张又活泼的生活氛围,处处都散发着青年活力,感染着青年们继续向前。

  第三站,来到了米家窑地下交通站。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米家窑地下交通站成为了关中与陕北之间重要的红色交通站之一,其主要任务包括转运物资、收集和传递情报以及护送革命干部等。

  在米家窑地下交通站,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有幸听到米吉信米老爷子讲述革命故事。米吉信老爷子是烈士米忠全之子,米养成之孙,如今仍居住在米家窑地下交通站,已是83岁高寿。讲述结束后,还十分热情地与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进行了合影留念。

  “筑梦·铸魂延安行”第二天。第一站来到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纪念馆门前有一组雕塑,生动刻画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的光辉形象。我校实践队员余磊,杜钊琰,刘丹丹,徐伊利,杜鑫五位同学完成本次陕西省《红星闪耀》的大学生主题宣讲,深刻体会照金精神的深刻内涵,同时也庄严宣誓要努力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进。

  随即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宜君旱作梯田。如今,宜君县地膜玉米已发展到15万亩,成为全国高产玉米示范县、“陕西地膜玉米第一县”。

  在这里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参观了剪纸以及玉米皮工艺品等,被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深深折服,充分了解到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三站洛川会议旧址。洛川会议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之一。

  在这里,通过思政课现场教学《历史转折关头的重要会议》,了解了洛川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以及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随后中国共产党用事实坚决地回击了当时国民党政府“中国红军游击战,就是游而不击”的污蔑言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红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坚信中国人民共产党。

  接下来来到直罗镇战役遗址。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西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对红军以后同东北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直罗镇战役纪念馆通过独特的文字和图片设计,以及场景再现等形式,生动再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时刻提醒着人们永远不要忘记烈士们为这片辽阔大地所抛洒下的热血,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通过《上兵伐谋》-﹣直罗镇战役地形模拟制作活动,感受了直罗镇这个对“设伏歼敌”非常有利的特殊地形的重要性,也亲身体会到了直罗镇战役在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作用。

  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前往延安的道路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历经红色革命文化的洗礼,是青年学子这一生中莫大的感悟收获。预祝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顺利圆满地完成“新时代青年延安行”实践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青春力量!

  二、筑梦·铸魂延安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重温革命岁月长 圣地延安心向往

  追忆陕北会师“雪地讲话”,感悟长征力量,传承延安精神。筑梦·铸魂延安行第三天第一站——毛泽东雪地讲话旧址。1935年1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发表了重要讲话,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做出了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雪地讲话”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战斗士气和革命斗志。

  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学习了以《筚路蓝缕 玉汝于成——话说长征精神》为主题的思政课现场教学。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景龙老师从血战湘江讲到四渡赤水、从巧渡金沙江到爬雪山过草地,最后讲到我们正所处的这块土地上——甘泉县象鼻子湾。赵景龙老师在思政课中讲述的战斗英雄的事迹令人深感震撼,其中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他在湘江战役中“断肠明志、牺牲自我,保全他人”的英雄事迹,彰显了共产党员绝对的信仰、绝对的担当、绝对的英勇、绝对的忠诚。

  随后,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来到雪地讲话旧址进行实地学习。步入伟人故居、参观文物展陈,从多方位了解到长征这一永载史册的伟大壮举。在一孔孔窑洞旧址里,实践团队师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讲解,并瞻仰窑洞内展示的事件图文、纪念馆展品等一件件珍贵文物,共同重温红军长征那段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全过程。

  参观完窑洞内所陈列的文物后,革命旧址的工作人员为了让我们能够切实地体验革命先烈的艰辛,举办了一场妙趣横生的活动。由工作人员将装有革命先辈人物线索的信封藏在旧址内隐蔽的角落里,各小组要合作找相关的信封,并从中拼凑出人物故事。拼凑出完整的故事线后,小组成员为大家介绍信封里人物事迹,相互交流和学习。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筑梦·铸魂延安行第三天第二站——甘泉豆腐干厂。甘泉豆腐干是陕西省延安甘泉县的著名风味小吃,采用延安市出名的名贵大豆双青豆制作。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的师生们参观了豆干的制作流水线,了解到豆腐的制作工艺,同时,甘泉豆腐干厂给我们提供了豆浆、豆干等特色产品进行品尝。通过参观学习,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了解到“美水豆腐水上漂,马尾穿着烂不了”的甘泉豆腐的美誉。各小组也在此开展了《美水王粮》实践微调研活动,对甘泉豆腐产业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调研,深化了对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认识和理解,并了解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峥嵘岁月铸伟业,红色基因代代传。筑梦·铸魂延安行第四天第一站——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旧址。7月17日上午,为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我们来到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旧址,作为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交际处承载着丰富的红色记忆。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这里接待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友好人士和进步团体,为宣传党的主张、扩大统一战线、争取国际支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工作人员在此展开了一场《红色纽带》特色实践活动:找出特务,保护我方重要军事机密。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也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山绿水宝塔山,延安精神代代传。筑梦·铸魂延安行第四天第二站——宝塔山。实践队员们完成本次《宝塔山下的誓言》大学生主题宣讲活动,讲述了革命历史,并呼吁广大学子,传承延安精神,书写无悔青春。

  中国革命的摇篮,枣园里播撒的星星之火,燎原了整个世界。筑梦·铸魂延安行第四天第三站——枣园革命旧址。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我们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革命先辈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不懈奋斗。在枣园的中央有一块不大的广场,当年中央领导同志经常在这里与群众交流,共商革命大计。如今,这里成为了游客们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随后,实践队员同学完成了本次《为人民服务过时了吗?》大学生主题宣讲活动。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无私奉献,他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守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党的七大会址,讲好杨家岭的故事。筑梦·铸魂延安行第四天第四站——杨家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之一,这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记忆。中共中央七大会址,那庄重的会场,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未来的斗争中指明了方向。

  通过此次参观,我们深刻领悟到了红色基因的内涵,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的决心,努力担当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为实现中国梦而矢志奋斗。

  三、筑梦·铸魂延安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青年延安行”--延安精神 永放光芒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行第五天,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和学习。随着讲解员的讲解,一起重温了那段艰苦又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陕北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里所形成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随后,我校筑梦铸魂实践团队师生们前往清凉山参观延安新闻纪念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这里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参观过程中,我校师生们了解到历史上清凉山的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创造马兰纸,印刷报刊和马列著作,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馆内人物模型、场景复原等展示了当年印刷厂工作的流程和环境,包括新华社收发报、印刷排字等。

  为了让队员们体验到新闻的发布及报纸的制作全过程,开展了报纸制作的活动。实践团成员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开始了报纸制作的实践,收集新闻、排版、美化分工明确。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完成了一份报纸。

  结束报纸的制作,实践团成员登上清凉山,来到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所学校——陕北公学。这所学校的创立和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陕北公学的创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为当时的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人才,也为后来的新中国建设储备了大量优秀干部。此外,陕北公学还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陕北公学不仅是一所教育机构,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政治和文化中心,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是新中国文艺的孵化地。延安行第五天第三站,我校实践团来到延安文艺纪念馆。在这座充满伟大艺术气息的纪念馆里,实践团成员们近距离地欣赏艺术的创作,也体会到文艺在革命时期带给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延安文艺是民族解放的号角、时代精神的火炬,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精神源泉。

  参观完延安文艺艺术纪念馆后,在专业版画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参加《一笔一刻》版画制作活动,活动期间队员们专心完成版画作品,体验了版画的创作过程。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是革命时期爱国人士最想要来到的地方,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希望,也正因此才有了陈嘉庚先生那句“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实践团成员们的延安之行来到了1938剧院,观看《延安 延安》话剧表演。

  “革命熔炉 光辉旗帜”第六天实践团成员来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进行参观。在这里成员们充分感受到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在抗日期间为培养抗日干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

  结束参观后队员们一路向南来到此次延安行的最后一站——南泥湾。在南泥湾我校实践团成员参加了思政课现场教学《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对于南泥湾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抗日战争时期,南泥湾是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展大生产运动、实现“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著名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通过大生产运动实现了自给自足,成为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南泥湾“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精神将不断激励实践团成员为实现中国梦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经过六天的延安行之旅,我校实践团圆满完成此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重温了爱国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过程,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青年们不畏牺牲的爱国情怀将激烈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延安时期,延安军民们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将激励着当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成为与时代共同进步、共同书写中国未来华章的好青年!

  【教学科研】

  一、校内外专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材料检查

  为规范教学材料建设,提升教学水平,2024年7月19日上午,校内外专家一行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对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核材料和实践教学材料进行了全面检查,学院副院长王珊珊、各教研室主任及教研室骨干教师到会迎检。

  会议伊始,学院副院长王珊珊向专家组详细的汇报了我院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情况。汇报结束后,专家组分别通过查阅资料、询问课程负责人等形式,对2023-2024第二学期课程考核材料及实践教学材料进行了详细的查阅审核,并对材料中的不足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

  本次教学工作检查,为我院教学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学院将认真听取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及改进措施,敦促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院发展。

   本期责编:王亮 王新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6/11 16: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