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铸魂延安行Ⅰ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青年延安行”正式启程
发布于: 2024-07-16 14:53 编辑:

为了重温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爱国青年克服种种困难从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延安的爱国情怀,2024年7月14日起,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教师李丹,马星,韩振兴带队的西安工商学院“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社会实践队在西安八路军革命办事处纪念馆正式开启为期7天的“筑梦·铸魂延安行”。西安工商学院学子们怀揣着满腔热情,尽显新时代青年爱国爱党新风貌。

  全体实践队通过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学习的这场思政课现场教学《抗战时期进步青年奔赴延安》,了解到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此设立了红军联络处,主要工作: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转送战争物资等。此次实践活动从这里出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通过参观学习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励志去延安的革命热忱,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大喊“打断骨头连着筋,爬也爬到延安城”,如此强烈的爱国之心,又岂能不令人折服?

  追随先辈的足迹,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来到了第二站——安吴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

  安吴战时青年训练班曾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养出一大批信念坚定、作风顽强、团结守纪的优秀青年干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干部保证。

  通过实际走访调研领略了当时学员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体会到安吴战时青年训练班紧张又活泼的生活氛围,处处都散发着青年活力,感染着青年们继续向前。

  第三站,来到了米家窑地下交通站。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米家窑地下交通站成为了关中与陕北之间重要的红色交通站之一,其主要任务包括转运物资、收集和传递情报以及护送革命干部等。

  在米家窑地下交通站,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有幸听到米吉信米老爷子讲述革命故事。米吉信老爷子是烈士米忠全之子,米养成之孙,如今仍居住在米家窑地下交通站,已是83岁高寿。讲述结束后,还十分热情地与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进行了合影留念。

  “筑梦·铸魂延安行”第二天。第一站来到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纪念馆门前有一组雕塑,生动刻画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的光辉形象。我校实践队员余磊,杜钊琰,刘丹丹,徐伊利,杜鑫五位同学完成本次陕西省《红星闪耀》的大学生主题宣讲,深刻体会照金精神的深刻内涵,同时也庄严宣誓要努力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进。

  随即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宜君旱作梯田。如今,宜君县地膜玉米已发展到15万亩,成为全国高产玉米示范县、“陕西地膜玉米第一县”。

  在这里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参观了剪纸以及玉米皮工艺品等,被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深深折服,充分了解到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三站洛川会议旧址。洛川会议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之一。

  在这里,通过思政课现场教学《历史转折关头的重要会议》,了解了洛川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以及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随后中国共产党用事实坚决地回击了当时国民党政府“中国红军游击战,就是游而不击”的污蔑言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红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坚信中国人民共产党。

  接下来来到直罗镇战役遗址。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西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对红军以后同东北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直罗镇战役纪念馆通过独特的文字和图片设计,以及场景再现等形式,生动再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时刻提醒着人们永远不要忘记烈士们为这片辽阔大地所抛洒下的热血,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通过《上兵伐谋》-﹣直罗镇战役地形模拟制作活动,感受了直罗镇这个对“设伏歼敌”非常有利的特殊地形的重要性,也亲身体会到了直罗镇战役在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作用。

  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前往延安的道路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历经红色革命文化的洗礼,是青年学子这一生中莫大的感悟收获。预祝我校实践团队师生们顺利圆满地完成“新时代青年延安行”实践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青春力量!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6/11 16: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