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三个一工程”系列之“人类文明新形态”专题研讨会
发布于: 2024-07-10 21:05 编辑:

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2024710日晚7:30,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主题召开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四史教育教研室主任王宇主持。本次研讨会的三位教师发言的主题分别是杜潇颖老师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马克思类哲学底蕴》、胡广蓉老师《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政治意义》、沈华老师《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观》。

杜潇颖老师从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人与自我关系的注解、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注解,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人与人关系的注解三个层面深入分析,认为马克思的类哲学思想与人类文明形态的“气质”最为相投,类哲学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哲学底蕴。我们必须摈弃对“类哲学”的偏见,重视对马克思类哲学的研究,为新时代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胡广蓉老师基于历史政治学的研究立场,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角度,试图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话语概念、具体实践路径和世界秩序价值,从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二十大正式确立的崭新战略目标,更具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政治意义。

沈华老师论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观指出了关于人类生存处境和未来愿景的总的根本看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站在人类文明“现实”透视人类文明“未来”的全新方式,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对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世界观“观中国”“观世界”,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世界观的根本立场、思想境界和时代价值

三位教师发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严建会院长三位教师分享进行了点评,认为分享内容贴合主题,意蕴丰富,饱含哲理,展示出了她们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生动的语言能力。

同时,严建会院长就人类文明新形态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创造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来的,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必须深刻认识到,“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他强调,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加深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认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使命与责任,要心怀赤子之情,汇聚强大精神力量,提高教学水平,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通过实践,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相通。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6/11 16: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