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工作简报【2024】第1期
发布于: 2024-06-07 16:43 编辑:

【工作动态】

  1.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西安翻译学院参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做好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术研讨会;

  2.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全体大会——通报上周所开展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及其取得的积极成果;

  3. 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程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动员会圆满举办

【教学科研】

  1.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大学生党史故事宣讲比赛

  2. 切实提高课堂到课率、抬头率、前排就坐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召开专题研讨会;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开展公开课教研活动;

  4. 毛中特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会;

  5.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开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集体备课;

  6. 四史教育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会

  7. 三个一”工程丨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4年理论素养提升交流会——“人类文明新形态”研讨

【党建工作】

  1. 学习党规党纪 筑牢思想之基|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

【工作动态】

1.马克思主义学院赴西安翻译学院参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做好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术研讨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2024531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做好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民办本科高校分会学术研讨会在西安翻译学院隆重召开。西安工商学院党委书记、督导专员田伏虎、宣传部部长李景阳、学工处处长王宇、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马星等受邀出席。

在当日下午举行的学术交流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马星在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研讨,分享交流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亮点、成果和特色。


最后,闭幕式上,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长姚书志为我校党委书记、督导专员田伏虎颁发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民办本科高校分会副会长聘书。西安翻译学院党委书记、督导专员栾宏向我校授旗,西安工商学院党委书记、督导专员田伏虎接旗并发表讲话,表示西安工商学院作为下一届承办单位,要向西安翻译学院学习,力争下一次认真扎实地办一届高水平的学术会议。

本次研讨会深化了我校与其他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享经验和学习先进做法,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决心,致力于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2.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全体大会——通报上周所开展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及其取得的积极成果

严院长首先向我们通报了上周所开展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及其取得的积极成果。在周一,严院长亲临黄河科技学院,参加了“2024民办高校课程建设与内涵发展研讨会”。在会上,做了题为《西安工商学院大思政课工作建设实践与探索》的交流发言。严院长表示,参加此次研讨会,不仅有效拓宽了自身的视野,更激发了对课程改革工作的新思考与新动力。至周五,严院长又赶赴西安翻译学院,参与“全省民办高校思政研讨会”的交流讨论。会上做了《西安工商学院实践育人路径探索》的交流发言。通过交流,与民办高校同仁共同探索了思政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实践案例,为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提供了有益借鉴。此外,在周末期间,严院长还受邀出席了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举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讨会”。会上,严院长代表我校发表了交流发言,系统总结并分享了我校在思政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与广泛赞誉,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回顾这一周的密集活动,严院长深有感触地指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各类会议论坛之中,以拓宽视野、提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吸收前沿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同时,严院长也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和论文撰写活动,通过实践锻炼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严院长强调,作为教育工作者,每位教师都应树立积极作为的思想,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和进步。同时,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持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繁荣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紧接着,严院长就近期工作进行安排:

第一,严院长强调了课堂教学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的重要性。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学院的声誉。因此,各位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第二,严院长指出,下半年将由我校举办下一届全省民办高校思政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用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索路径”,旨在深入探讨延安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第三,关于我院省级党支部建设的工作。他指出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整改,并制定具体的方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第四,严院长还提到大练兵活动。他认为,大练兵活动是提高教师自我能力的良好机会,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他要求教师们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参与大练兵活动,努力展现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第五,严院长还强调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宣传工作是学院形象展示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宣传工作力度,注重宣传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提高宣传效果。

3. 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程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动员会圆满举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陕西省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陕西学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的通知(陕教工宣办[2024]10号)》通知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465日在教学楼1-402召开了思政课程“大练兵”主题活动动员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主持,全体思政教师参加了动员会。

会上,严建会院长作动员讲话。他说,本次大练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建设,思政课程全学科覆盖,线上线下全场域辐射,教师学生全主体练兵的“大练兵”主题活动,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有力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要通过“大练兵”主题活动,聚焦“硬实力”,打造高质量思政课教师队伍;探寻“真问题”,提升思政育人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大均衡”,整体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建设水平。

马克思主义学院“大练兵”主题活动既是为2024年省级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选拔人才,也是对全体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的一次大检测。全体思政课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切实发挥好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教学科研】

1.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大学生党史故事宣讲比赛

202463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楼1-210教室成功举办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的故事——大学生党史故事宣讲比赛”决赛。此次比赛旨在通过大学生的自我学习、整理和表达,重新点燃对党史的热情,深入挖掘党史故事的教育和启示价值,以此重温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和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本次比赛吸引了西安工商学院2023级所有学生的热情参与。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共有12支团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参赛团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党史故事,展示了党史的魅力和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

活动伊始,主持人李作梁和贾子林热情洋溢地介绍了到场的评委,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徐道良老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马星老师、实践教学中心主任李丹老师以及四史教育教研室主任王宇老师。评委们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每个团队的表现进行了细致的评审。

比赛过程中,各参赛团队依次上台宣讲,内容涵盖了《习近平讲党史故事》中的经典故事以及其他感人至深的党史故事。参赛选手们选题广泛,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和生动的演讲,展示了党史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选手们精神饱满、语言规范,用生动的语言、真实的事迹、感人的事例,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获得一等奖的团队分别是“长征往昔岁月艰,精神今时永流传”和“百年党史,初心如磐”;获得二等奖的团队有“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传不灭火种,赴青春长路”“长征路上的小故事”和“党旗飘扬,信仰永恒”;获得三等奖的团队包括“英雄母亲邓玉芬”“半条被子的故事”“并蒂莲:甘祖昌与龚全珍的奋斗传奇”“历史牢记在心,青年砥砺前行”“英魂不灭,英烈不朽——追忆中共台湾英烈”和“长征路上的故事——七根火柴”。

比赛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讲话。他对所有参赛团队的出色表现表示由衷的祝贺,肯定了同学们在搜集资料、整理故事、制作PPT以及现场表达等方面的努力和进步。并强调了党史故事宣讲比赛的意义,指出,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党史学习的热情,提升了对党史的认知,传承了革命精神,增强了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提升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随后,严建会院长为一等奖获得者进行了颁奖。教研室主任徐道良为二等奖获得者进行了颁奖。实践教学中心主任李丹为三等奖获得者进行了颁奖。

此次党史故事宣讲比赛,不仅是一场语言的比拼,更是一场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共鸣。通过参赛团队的精彩宣讲,大家共同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历史,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广大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党史的认知,更增强了对党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此次比赛的成功举办,为党史教育在校园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组织更多类似活动,使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生活化,引导同学们铭记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切实提高课堂到课率、抬头率、前排就坐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召开专题研讨会

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65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教研室开展专项学风建设教研活动,切实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课程)课堂到课率、抬头率、前排就坐率。会议由原潇菲老师主持,教研室全体专职教师参加会议。

会上,原潇菲老师首先向参会教师反馈了《概论》课程近几周教学督查结果反馈给各系主任,课程的到课率和前排就坐率相对偏低。针对学院督导组工作要求,为促进建设良好的教风学风,教研室特举办此次专题研讨会,尽快提出方案,切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原老师表示,要提高课堂到课率和抬头率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教师、辅导员、班干部协同进行管理。此外,教师要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引导学生主动“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带着教材来、提出问题来”,让丰富多彩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是关键。针对到课率较低的老师后期也将会采取个人谈话的方式,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担当。

张凡老师表示,提高“三率”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重点和精髓。接下来在加强课堂管理的同时,要思考如何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知识和快乐,并分享了自己在上课时提高到课率的心得。

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风学风具有一定积极促进意义。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开展公开课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思政课,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65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组织开展了公开课教研活动,此次公开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陕西省思政大练兵教学能手马星老师主讲,授课主题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授课对象是2022级商学院专科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全体专职教师共同聆听了此次公开课。

马老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的重要论述,从育人的根本出发,结合问题导向,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继而采用问题链方式,从“为什么说‘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的概念和内涵引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着重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层面讲解了以加强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内在逻辑。在教学过程中,马老师通过结合课前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并在课堂上认真回应学生的困惑和提问,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课后,参与听课的老师与马星老师开展了评课交流,就授课过程中值得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马老师的授课经验丰富,紧密结合教学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重难点内容进行了讲解,授课思路清晰,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素材丰富,上课充满激情,善于根据学生的学情开展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完整,教学效果好,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大家还就具体教学方法和细节改进进行了相互探讨和交流。

此次公开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与交流,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引领示范作用,提高教研室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毛中特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会

本次集体备课会由张丽老师和朱丽莎老师进行了分享。张丽老师围绕第五章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展开,朱丽莎老师围绕第九章内容“科学发展观”展开,两位老师就各自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与会教师积极发言,对两位老师的分享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教学建议和改进措施。

教研室主任张婷婷老师根据前期试题安排,已汇总整理AB两份试卷,与会教师在此基础上继续研判,对试题的难易程度、题型分布以及知识点的覆盖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试题的设计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察,同时要注重题目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经过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教研室成员对试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做好了充分准备。

5.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开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集体备课

主备教师王宇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一专题内容进行了情景化设计。

王老师围绕思政课程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目标、对本节课教学重难点进行详细解读。其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图,通过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提出新质生产力以及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三个主要内容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

为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新质生产力的兴趣,完成本节课具体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中穿插大量案例、图片、视频播放,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其中,在讲授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框架上,王老师选取典型案例之智能工厂:上汽大众按下“智”造加速器、成都大邑智慧农业园区:数智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典范、安吉绿色发展--从采砂业到水经济等启发学生思考。而在讲授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时候,结合其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认真学习好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中,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

此次集体备课,增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动、交流探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参会教师表示此次备课会收获颇多,给自己的授课提供了新的启发。

随后,教研室主任杨芳就后期教学工作安排进行了部署,各位教师再次核查教务网和英华学堂学生名单,保证学生信息完整正确。时时关注英华学堂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督促学生完成英华学堂修读。已结课教师认真批阅考核资料,并记录原始成绩。

6.四史教育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会

本次集体备课会由王宇进行了分享。王宇分享《四史教育》课程的“改革开放史”的教学设计的优化思路,他结合学院“三个一工程”和“大思政课”建设主题,在教学设计中有机融入了“专业‘四史’”的教学环节和“改革开放浪潮中的陕西”的拓展内容,并提出了融入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问题。

教研室主任王宇根据前期试题安排,希望本学期任课教师按要求收集和整理课程作业,认真批阅,仔细登分。各位任课教师说明了现况,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经过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任课教师观点一致,达成统一,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和相关检查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7.“三个一”工程丨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4年理论素养提升交流会——“人类文明新形态”研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个一”工程,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的提升,20246519:30,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专兼职教师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概念召开理论素养提升交流分享会,会议由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马星主持。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新概念。以史为鉴,才能开创未来;只有理解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才能把握文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中国试图以一种崭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框架来重塑经济全球化,从而贯彻新发展理念,建成人人参与的全球化,而不是西方主导下的、旧的、排他性的全球化。当代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活力,却又与其他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保持着合理的相互促进的关系。

参加本次分享交流的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三位专职教师:王宇老师带来《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意蕴》、张婉宏老师带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唯物史观根据》、李珊娜老师带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王宇老师讲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传统文明、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的时代产物,由此引出现代文明蕴含的思想,指明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目标。在四个方面阐明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精髓,指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范式转换与形态转型根源在于支撑和引领其创造发展的文明理念和文化精髓。最后从文化价值体现的四重维度简述了文化精髓和核心精神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价值与引领作用,也使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人类文明新形态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张婉宏老师从“生产方式的创新”入手,说明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性决定因素,生产方式的发展将促进文明形态的更新。并例举了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条件下产生的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将塑造新的文明形态。其次,阐述了唯物史观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关系。通过例举西方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资本追逐与资本膨胀现象,表明了西方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财富增长与精神文明不匹配的严重后果。最后,从马克思提出了“真正的共同体”思想阐明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于国际比较中的竞争优势,以及国内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展路径。将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了新的解读思路。

李珊娜老师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命题,在全球比较中的三个世界意义做出了阐释。第一,指明了超越“西方中心论”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先验逻辑,破解了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后如何发展的历史难题,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第二,超越“文明冲突论”指明中华文明所蕴含的“世界大同”“协和万邦”等基因,区别于国际中所谓的文明冲突和高低优劣等现象,站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高度,为世界普遍交往新范式贡献了中国智慧。第三,超越“霸权主义论”指明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必将打破西方所谓的“国强必霸”的理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构建有力塑造了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中国方案,体现中国在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望。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建会进行总结发言。他说,通过三位教师的分享解读,所有教师加深了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意蕴、唯物史观理解视角、对世界产生的重大意义的理解。对本次专题讨起到了总结归纳和深化点题的作用,帮助所有教师更加准确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起源、发展趋势与案例运用的契合点。

从建党百年之际首次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到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强调“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再到党的二十大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认识和理解一以贯之、步步深入。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将党的最新理论贯彻落实,真正推动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提升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党建工作】

1.学习党规党纪 筑牢思想之基|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按照教育系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工作要求,6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学习活动。活动由党总支书记严建会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首先,徐道良老师领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四章内容,徐老师希望全体党员,一是要坚持心存畏惧,牢牢守住党纪底线;二是要坚持手持纪律,坚决拒绝歪风邪气;三是要坚持信守规矩,永远做到风清气正。紧接着,各教研室主任分别就近期学习党纪心得体会进行分享。表示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强自我约束,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其次,王珊珊副院长以《让恪守忠诚干净担当成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鲜明导向》为题进行党课,王院长认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是要靠严明党的纪律。这次集中进行党纪学习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王院长指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一是要增强政治定力,坚守忠诚之心。二是要增强道德定力,树立担当之责。尤其要注意将党建的理论融入思政教学,争做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

最后,严建会院长总结强调,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强化法纪意识,要落脚到“忠诚、干净、担当”。讲政治、守纪律不能空喊口号,要落实到行动中。学院教师要深入理解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这一重大判断,进一步明确了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了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切实把党纪学习教育和个人理论学习相结合,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内外于心,外化于行,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到实际工作中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6/11 16: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