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学新方式 重塑课堂新样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开展创新教学方法与设计研讨会
发布于: 2024-04-28 13:47 编辑:

  为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理念、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改革,聚焦课堂,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4月24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开展了“如何高效提升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研讨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研室教师分享了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如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并分析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手段,克服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教知识学知识等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思政知识,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逯爽老师结合本学期所带课程从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出发,全面详细了分享了她的教学设计,注重引入引发兴趣,通过前测激发学生思考,采用问题驱动和互动式的教学安排,注重课堂总结的情感共鸣和认识升华,提供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重视学生反馈,并进行教学小结以不断改进教学,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向以学为主转变。

  徐道良老师强调,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要详略得当,注重重难点的区分,如讲授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时,重点要讲清楚对立统一规律,简略介绍质量互变规律及否定之否定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比较、区别的方法来辅助课堂教学,如讲授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通过比较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与西方辩证法的区别说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点。

  张婉宏老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来阐述教学设计,课前可以通过引入新话题激发学生兴趣。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解、示范、讨论、实验、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后环节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资源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

  曾海霞老师重视知识点回顾、关心缺课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她提出对多次未上课的学生,应与他们深入交流,了解原因并给予关怀和帮助,以搭建师生信任桥梁并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锻炼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为培养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张丽老师强调课堂案例运用与分析,同一案例可以运用于不同的课程,但是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学生群体和层次也不同。例如,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等问题。对传统文化,在德法与原理课程做具体的运用和分析,增加课程的兴趣。

  陈妍老师认为原理课程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常体现为故事导入、温故导入、问题导入等。善于运用引证式,为了帮助学生廓清理论难点,教师可以尝试“从经典原著到基本原理”进行学理性梳理。将拓展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借助经典原著,教师可以在教材讲授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加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全貌。

  方瑾毅老师提出原理课要坚持政治性、学理性、思想性、亲和性、针对性相统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研讨内容,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此次研讨会为原理教研室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分享的平台。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成功案例、创新方法和教学资源,通过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和研究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而互相启发和借鉴。形成共识和共同行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6/11 16:23:33